您好,欢迎来到中米网! 注册 | 登录 | 联系我们
首页 > 名家名言 > 正文

一个绿色有机稻种植者的多年蜗行摸索

2016-06-03 10:10:27   来源: 绥化日报 

王德龙对记者说他快见到“亮”了,坚持了15年的有机稻种植,去年开始有了起色,产下来的16万斤水稻,被县里的一家水稻加工企业以每斤高出市场价2角钱的价格收走了;一周前,县里最大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老总来家谈合作,想把他发展成有机水稻种植示范户。

王德龙是庆安县久胜镇久佳村王庭跃屯农民,2002年开始试着搞有机稻种植,不用化肥用鸡粪,后来用上了有机肥,人工除草。忙活了好几年,一直赔钱。其间几次想停下来,改回普通种植,心又不甘,因为重金属降解需要三年时间,再想干起来,就难了。磕磕绊绊走到现在,“攒”下了30多万的“饥荒”。

自己家的地加上父亲的地,又流转了13公顷,现在经营着接近15公顷水田。“农民面对市场太难了,”王德龙说,自己出去找市场,连续去了22届、23届哈洽会,爱人也出去参加展会,但是,有机稻产的米发乌,”卖相”不好,价格与普通稻一样。优质优价这条路怎么走?王德龙想了一些办法,也舍得投入,成套置备机械设备,还上工商局注册了商标,可收效不大。种地不出钱,日子过得也恓惶。一家人至今住着30多年前父亲盖的三间草房,房顶北侧长满了青苔。14年来,王德龙就认准了原始法种植水稻,不上化肥,别人说他一根筋,“傻六子”的名号也叫开了。

好东西还是有人要。去年,东禾米业公司以每斤1.9元的价格包了。今年给到了每斤2.2元。王德龙说,虽然收购价比市场平均高,但投入大、产米率也不高,总体算下来,卖不过普通稻。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还是没解决。

不久前,庆安县长李立新来镇里调研,得知了王德龙的情况,找到王德龙,鼓励说走以质取胜的路是对的,要坚持种,别灰心,帮助联系合作伙伴找销路。

5月16日上午,王德龙家来了两拨客人,帮助解决产品销路问题。一拨儿是刚到任几个月的镇党委书记刘天生,此前他在新胜乡当乡长,他提出帮助联系新胜乡的郑新阁,“你们俩唠一唠,看能不能联起手来,利用互联网打开销路。”郑新阁大学毕业回乡搞养鸡场,利用网络销售,一只芦花鸡卖到了一百五六十元。一拨儿是庆安鑫利达米业副总和主管技术的同志,帮助降低成本,建议用隔年土、隔年肥,双耙地。公司上一套设备,实现质量追溯,按照公司技术规程,做好记录。可以来人专门进行技术指导。鑫利达米业老总陈海滨一周前还来王德龙家里,打算把他发展成有机水稻种植示范户。

看好就办。5月26日,鑫利达米业与王德龙签订了水稻全部收购合同:每斤7元。

扛着困惑往前走的日子结束了。“今年地价一垧比去年涨了500元。但只要能实现靠质量致富的梦,我就坚持。”王德龙说。

农民致富也需要“个别辅导”

种得好,更要销得好。前一个“好”,强调的应该是种出品质,后一个“好”,强调的应该是质价相符。两个“好”,构成了一个水涨船高的良性循环。

王德龙的困惑,就是认为自己精心伺候地,产出的东西比别人的好,咋就挣不来钱。“种得好”最后没有实现“销得好”。

种强销弱,是一般意义上农民的境况。面对市场,农民不适应,所以多数选择了“随大溜”,靠产量获得效益;一些想弄出点名堂的,如王德龙,想靠质量致富,单枪匹马上路,遇到的可能就是泥泞,在致富的路上跑不起来。

用心种地,注重品质,崇尚“工匠精神”,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敢拍胸脯打包票,这种追求难能可贵。优质最后实现优价,也是总趋势。现在,几个方面都在帮助王德龙出谋划策,几个办法都在试着往前走,在“种得好”与“销得好”之间铺设一条平坦之路。王德龙迫切需要改变现状,给自己的坚持一个说法,不至于让自己太难堪。面对记者,年近五旬的王德龙苦叹:农民闯市场太难了。

让农民闯市场不再难,这是一个老课题,也是很急迫、需要给出现实答案的大课题。这需要我们的涉农部门,要设法提高服务的针对性,对农民不但有普惠性的大课堂式的培训,还要注意进行分类指导,甚至是个别辅导。尽可能把工作做实一些,做细一些,做充分一些。多点拨、多提醒、多引导,不让农民摸索得太久。因为,相对农民来说,涉农部门站位高、视野宽,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也更富集。有针对性地多提供一些信息,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,多做一些政策方面的解读和宣讲,让农民能随着国家政策起舞,也能有所为有所不为。要多做一些新技术推广工作,让农民更新知识,尽快使用到新技术。多做一些优化生产环境的工作,解决质量认证问题。有了行政资源“加持”,农民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效果会更好。

还有,把农民组织起来,进入到产业化的链条里,是最有效率的选项之一。做龙头企业的基地,对农民来说,也算是扬长避短。这个过程,应该避免出现用规模化来抹杀个性的问题。因为分众化消费已经成为趋势,“独树一帜”的产品也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群体。我们身边也不乏采用“原始耕种法”的典型,但都是资本雄厚,抱着“玩”的心态,在所属的“圈子”里,赔挣不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。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,玩不转也赔不起,急需在一个生产周期把产品卖出去,最大限度实现优质优价,拿回钱,然后进行下一个再生产。帮一把、推一下,或点拨引导一下,就显得可贵。

对想在种地方面弄出点名堂的王德龙们,给一些“个别辅导”,也不为过。

  • 返回顶部